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让”出来的生态温情事:海南这些“自然朋友”有话要说|全球热推荐

来源:南海网 发布时间: 2023-04-25 16:34:02

“为了百年古树,海口一安居房项目不惜‘让路’”


(相关资料图)

在现场,两棵百年古树表示:

我们叫“白兰”,今年100多岁了,是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三级古树。百年来,我们见证海南岛的发展,如今正经历着自贸港的蓬勃兴起。眼下,我们四周正建设安悦兰亭安居房项目。为了留住我们,建设单位修改规划,不惜少建一栋楼。

目前海口市记录在册的4棵白兰古树中,我们是其中两棵。作为古树,我们既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自然资源,也是见证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附近的老人们说,他们多年与我们为邻,许多人小时候就喜欢围在树下玩耍,大家都舍不得让我们离开。

海口安悦兰亭安居房项目施工现场,被保护起来的两棵古树。记者 汪承贤 摄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之美的魅力所在,也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

近年来,海南坚持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到自贸港建设的方方面面

不止于“树”,天空飞翔的鸟儿、水中游泳的鱼儿、还有过路的蛙儿们纷纷表示:在海南,类似这样“生态温情事”还有很多

接下来,请给它们一点时间,一起聊聊海南那些“让”出来的生态温情事↓↓↓

▶▷▶▷吊罗山树木有话说

森林公园旅游公路建设3次修改设计方案 为林区树木让道

2016年11月,海南省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全长约17.8公里的旅游公路,需要在生态缓冲区完成拓宽改造任务。工程启动前,因为生态保护问题,设计方案修改了3次。每一次修改,都是现代交通对古老雨林的礼让,更是建设者对生态为先理念的坚守。

这是一座在山林中默默挺立了近50年的拱桥,连通着大山深处与外界。为了这座宽3.5米,长7米的拱桥,设计图一再修改。

“在热带雨林的原始林区修路属于头一次,按照传统的设计要求,拱桥需要拆除。但是桥周围都是20多棵数百年的参天大树,一旦建设新桥就必须挖掉大树。为了留下这些老树,我们放弃建新桥,改为加固拓宽老桥。”该工程相关负责人称。

陵水黎族自治县吊罗山旅游公路逶迤在原始林区中。海南日报记者武威 通讯员陈思国 摄

“我修了那么多路,从未看见路给树让道的。”该项目的工人陈建军告诉记者。

▶▷▶▷儋州北门江流域鱼儿有话说

建在水利枢纽项目里的“托儿所”

在儋州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工地,有这样一座“托儿所”——鱼类增殖站,在现场,两三栋现代化小楼整齐排列,数十位工人正忙个不停。据该项目生产调度员强江涛介绍,鱼类增殖站建成后,一年将放流25万尾鱼,鱼儿入河前都得经过这个“成长车间”。

走进苗种培育车间内部,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的池子引人注目。和强江涛交流得知,这些池子都叫苗种培育池,每个池底呈浅锅底形,向池底中央倾斜,池体地上部分高0.5米,地下部分埋深1.2米。一圈走下来细数,这里有18个苗种培育池,半径都是3.3米,另外还有10个半径1.5米的培育池。

那么,一条鱼如何拿到放流入河的“入场券”?“鱼儿需要闯过孵化、培育等重重关卡,经过专家系统评估合格后才放流,呵护生态平衡,维护河流生物多样性。”中国水电四局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副经理司续红介绍道,该鱼类增殖站是儋州北门江流域规模最大的鱼类“托儿所”,总投资4200多万元。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坚持生态理念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规划建设了生态鱼道、鱼类增殖站等,通过科学发展“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的生态渔业,保护和改善库区水体环境,发挥生态效益。

▶▷▶▷栗喉蜂虎有话说

环岛旅游公路万宁段停工三月,只为“最美小鸟”筑巢

去年7月,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第二工区万宁段,原本应该热火朝天的工地不见一人,格外冷清。原来是这里迎来了一批来自远方的客人——栗喉蜂虎,这也是万宁首次发现该候鸟的到访。

栗喉蜂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因其艳丽的外表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鸟之一”,栗喉蜂虎是海南的“常客”,每年3月底会飞来海口、澄迈、东方等地筑巢安家,开启近4个月的繁衍期。

栗喉蜂虎。万宁公安局供图

万宁发现栗喉蜂虎的地点位于环岛旅游公路第二工区万宁段的施工现场,它们定居的沙土堆本是用于环岛旅游公路建设,为了让其安心繁殖,建设者们达成共识:等待栗喉蜂虎的繁衍期结束再说。就这样,原本应在计划内完成的项目进度不得不放缓,停工至少让项目损失了50余万元。此外,项目周边的绿化等施工也为栗喉蜂虎的繁衍做出了让步。

栗喉蜂虎栖息地竖起了警示牌,提醒人们不要进入打扰。张野 摄

▶▷▶▷河水溪流有话说

小桥旁的“神秘小屋”?方方正正却不是供人居住……

“小桥流水路萦纡,竹里茅茨是隐居。”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一工区文昌段,该项目很多正在建设的小桥旁都建有一间“神秘小屋”。

但仔细一看,这又实在不像是供人居住的房子。小屋虽然方方正正,水泥混凝土的材质,桥两侧排水沟旁各有一个,但却不见门窗,只在下方贴地位置有一些孔洞,显然不是供人进出的。难道是供小动物休息的吗?

“都不是,它的作用其实是为了保护河水免受污染。”据中铁北京局环岛旅游公路项目一工区副经理周景介绍,小屋真正的名字是桥面径流收集池,桥面和附近路面的雨水、泥沙流入路旁的排水沟后,会通过进水孔进入“小屋”,经过三级沉淀净化,最后从出水口排入小河中,“其余的孔洞则是方便清理淤积的泥沙用的”。

为了保护好项目沿线宝贵的水资源,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规划设计和建设者们可谓煞费苦心,除了这种桥面径流收集池,项目还规划建设路面油水分离池,这种装置本身由两个池子组成,分别起到消能、存储和隔油沉淀的作用,两个池子通过管道连接,并在池顶增加了封闭盖板,同样可以起到避免路面径流直排入周围水体污染水质的作用。

▶▷▶▷花鳗鲡有话说

昌化江上有一条特殊的“回家路”

三家昌化江大桥是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连接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和东方市三家镇,属于第四工区施工范围。

昌化江鱼类资源丰富,特别是众多的洄游鱼类要通过河口返回大海出生地进行繁衍,其中以花鳗鲡鱼为代表,它属于典型的降河洄游鱼类之一,虽常年生长于河口、沼泽、河溪等地,但却要回到深海进行繁殖,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为减少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对昌化江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好花鳗鲡鱼的“回家之旅”,环岛旅游公路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者们想尽各种办法……

海南省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环岛旅游公路片区负责人郑永增说,早在三家昌化江大桥规划设计之初,省交通运输厅就组织项目业主及专家针对此问题研讨,提出环保设计方案,对大桥的跨径进行优化,由原来的小跨径常规桥,优化成大跨径桥梁。

“一般情况下,三家昌化江大桥所在位置的主河道水宽在100多米,优化设计后,工程采用三个90米的较大跨径跨越昌化江,使得三家昌化江大桥仅有两个桥墩在水中,同时采用悬臂浇筑的方案对桥梁进行施工,避免传统桥梁建设过程中大量搭支架的方式,把项目施工过程中及建成后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中铁二局环岛旅游公路四工区技术员印科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不带来光污染,影响部分鱼类的繁殖和生活习性,三家昌化江大桥还最终取消了原有的桥身灯光设计,尽最大力量保护好昌化江河口的生态。

▶▷▶▷青蛙有话说

多花了30万元,修出一条“蛙行道”

人过马路,可以走人行横道,可大自然中的动物,怎样才能安全地通过马路呢?

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生活着不少树蛙、沼蛙、泽蛙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等,各种蛙类聚集在此栖息生活,常年在这里来回迁徙、繁衍生息。

去年5月,该项目施工时,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发现了这一现象,决定将该项目相关路段的地下工程暂停,寻找更优保护方案。

“蛙行道”实现主体结构完工。

经过组织专家开展实地踏勘、田野调查、联合评审等工作,历时4个多月3次调整优化设计方案,最终敲定修建“蛙行道”的保护方案。这条通道设在公路下,是一条宽度、高度都在2米的通道。通道内呈阶梯形状,一层混凝土通道,底层是一条水道,上面铺有小石块。阶梯式的设计是为了雨季时,青蛙可以从上面较高的阶梯通过。 “虽然增加30多万元施工费,可为了生态环保很值得。”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夏彬说道,一直以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都在遵循造价服从生态的原则,坚持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

“蛙行道”实现主体结构完工。

平时,青蛙可以沿着石块在涵洞内穿行。而碰到雨季水位较高,石块都被淹没,青蛙可从另一侧较高的阶梯通过涵洞。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根据青蛙的生活习性,在湿地补种浮萍等水生植物,用碎石块等铺设了一条500多米长、最大程度贴近自然的引导迁徙走廊,为青蛙“指路”……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客户端拍客专栏摄影师 王聘钊 摄

不吝惜工程造价上的“小钱”,算的是生态保护的“大账”

发生在海南的各种生态温情事,体现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法

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才能永葆发展亮色,让海南的生态更优,环境更美,发展更可持续

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福祉

这样的海南,别提多hiang了!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青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